◎沨沨féngféng
(1) 象聲詞
(2) 宏大的聲音
(3) 水聲
沨,水聲。——《玉篇》
(4) 風聲
空谷來風,有氣沨沨。——宋·司馬光《潛虛》
(好工具)⒈ 形容樂聲宛轉悠揚。
引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為之歌《魏》,曰:‘渢渢乎,大而婉,險而易行?!?br/>杜預注:“渢渢,中庸之聲。婉,約也;險當為儉字之誤也?!?br/>《漢書·地理志下》:“吳札聞《魏》之歌,曰:‘美哉渢渢乎!’”
清沉鈞德《<元詩百一鈔>序》:“讀《百一鈔》,渢渢乎,洋洋乎,氣格聲調(diào),進乎古矣?!?br/>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三回:“那兩個歌妓唱將起來, 饒鴻生聽了聽,雖不懂他們唱的是什么,倒也渢渢移人。”
冰心《寄小讀者》二十:“沿岸兩三里的游藝場,樂聲沨沨,人聲嘈雜?!?/span>
⒉ 飄浮貌。
引《周書·劉璠傳》:“綏綏兮颯颯,瀌瀌兮渢渢?!?br/>唐元結《補樂歌·五莖》:“植植萬物兮,滔滔根莖;五德涵柔兮,渢渢而生?!?/span>
⒊ 象聲詞。
引宋石介《慶歷圣德詩》:“大聲渢渢,震搖六合;如乾之動,如雷之發(fā)。”
宋司馬光《潛虛·行圖·聲》:“空谷來風,有聲渢渢?!?br/>明高啟《渡浙江宿西興民家》詩:“渢渢灘聲迴,莽莽山氣積?!?/span>
形容悠揚婉轉的中庸之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