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釋迦牟尼

拼音: shì jiā móu ní
注音:ㄕˋ ㄐ一ㄚ ㄇㄡˊ ㄋ一ˊ
詞性: 名詞
結構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
釋迦牟尼Shìjiāmùní

[Sakyamuni, the founder of Buddhism] (公元前563—485)也叫“釋伽文佛”,佛教創(chuàng)始人

引證解釋

⒈ 約公元前563-前483年,佛教始祖。姓喬答摩,名悉達多。為中印度迦毘羅國王凈飯王長子,母名摩耶。年十九(一說二十九)歲入雪山苦行六年,出山后,在迦耶山菩提樹下,得悟世間無常和緣起諸理,即在鹿野苑初轉法輪,說苦集滅道四諦及八正道,以后四出,凡四十馀年,年八十示寂于拘尸那伽城跋陀河邊娑羅雙樹間。“釋迦牟尼”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,意即釋迦族的圣人。弟子甚多,著名者有大迦葉等十人,稱佛門十哲。

國語詞典

梵語?ākyamuni的音譯。佛教創(chuàng)始人。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。俗名悉達多,生于西元前五六六年,原是釋迦國的太子,二十九歲出家修道,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。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,但這并不能滿足他的希求,經(jīng)過六年的苦修,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,他順次經(jīng)歷禪那的四種境界,然后繼續(xù)集中精神,做最大的努力,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,成就正覺。從此以后,他被稱為佛陀。并到處說法,組織僧團,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。

網(wǎng)絡解釋

釋迦牟尼 (佛陀)

  • 佛教的創(chuàng)立者釋迦牟尼(佛陀),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(wèi)國的釋迦族人,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。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,構成阻礙的傳統(tǒng)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,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。
  • 釋迦牟尼的生平,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,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;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后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。關于佛陀的形象,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。他成長于富裕的環(huán)境,娶妻生子后,大概29歲時出家;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;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。余生的歲月,他的足跡遍布恒河流域,向各階層說法教化。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,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,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,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圣人。
  • 佛滅后,圣典先是口口傳誦,較晚才陸續(xù)出現(xiàn)文字經(jīng)典;原始經(jīng)典后來又經(jīng)各部派的重新編纂。這一系列的過程,佛陀的原說一直被加工。所以在全部藏經(jīng)中,某些法義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現(xiàn)。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體現(xiàn)佛陀教說的,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漢譯四部阿含所代言的“原始佛教”,其內容結構多為三法印、四諦、八正道、十二緣起、三十七道品等。佛陀的根本原理,是成立于無常、無我的緣起,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,只需告訴他:“世尊所說,諸法是因緣的生滅”。(概述圖片:)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