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窺望kuīwàng
[peep] 偷偷地看;暗中觀察
又立云梯窺望城中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
⒈ 暗中觀察;偷看。
引漢王褒《圣主得賢臣頌》:“是以圣主不徧窺望,而視已明;不殫傾耳,而聽已聰?!?br/>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(xùn)·省事》:“窺望長短,朝夕聚議。”
《古今小說·裴晉公義還原配》:“﹝唐璧﹞一夜不曾合眼。巴到天明,梳洗罷,便到裴府窺望。”
茅盾《子夜》三:“他們兩個悄悄走到一個窗子邊,向里面窺望?!?/span>
⒉ 闚望:窺伺圖謀。
引《三國志·吳志·陸遜傳》:“方今英雄棊跱,豺狼闚望,克敵寧亂,非眾不濟(jì)。”
《宋書·謝晦傳》:“欲馮陵恩幸,闚望國權(quán)?!?/span>
⒊ 猶探望。
引《書·費誓》“汝則有大刑” 唐孔穎達(dá)疏:“兵法攻城,筑土為山,以闚望城內(nèi),謂之距堙?!?br/>宋司馬光《古文孝經(jīng)指解序》:“臣愚雖不足以度越前人之胸臆,闚望先圣之藩籬,至於時有所見,亦各言爾志之義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