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野貓

拼音: yě māo
注音:一ㄝˇ ㄇㄠ
詞性: 名詞
結(jié)構(gòu)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
野貓yěmāo

(1)[wild cat]∶野生的貓

(2)[stray cat]∶無主的貓

(3)[hare] 〈方〉∶野兔

(4)[boorish fellow]∶比喻鹵莽或不受拘束的人

引證解釋

⒈ 亦作“野貓”。

⒉ 貓貍的俗稱。

明陸采《懷香記·鞠詢香情》:“墻上痕跡,野貓黃鼠狐貍出沒,年久所致。”
徐珂《清稗類鈔·動物·貓貍》:“貓貍,亦省稱貍,貓屬,頭圓尾大,毛黃黑相雜,有斑紋,頗類貓,故俗又稱野貓。性殘暴,食魚鼠等,且能竊取雞鶩?!?/span>

⒊ 喻舉動粗野的人。

《水滸傳》第四回:“這野貓今日醉得不好。把半山亭子,山門下金剛,都打壞了?!?br/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:“莫媽聽得哭著親爹,又見這般打扮,不覺怒從心上起,惡向瞻邊生,嚷道:‘那里來這個野貓?哭得如此異樣!’”

⒋ 方言。野兔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五三回:“野雞野貓各二百對?!?/span>

⒌ 指無主的貓。見“野貓”。

國語詞典

動物名。哺乳綱食肉目。四肢短壯,耳殼短而圓,毛黃或土灰色,參雜有似虎之斑紋。聽力靈敏,常攀登樹木,捕食鳥類。產(chǎn)于歐洲、亞洲各處。
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野貓 (貓科動物)

  • 野貓(學名:Felis silvestris):是一種小型貓科動物,該物種有多達27個亞種被確認,不同的亞種體型大小,毛色和花紋各不相同。雌性體重平均2.7-4千克,雄性平均為4-至5千克。通常體長為500至750毫米,尾長為210-350毫米。在干燥的地區(qū),貓的皮毛往往比較蒼白和色淺,斑紋也較模糊; 而來自濕潤地區(qū)的往往較黑暗,斑點或條帶狀更深。
  • 棲息于草原、沼澤地和海拔1000米以下的盆地或低地山區(qū)森林地帶,對環(huán)境的適應(yīng)性較強。但一般不進入冬季嚴寒和積雪覆蓋地區(qū),活動偏向于比較干旱地帶。是獨居動物,夜行性。一般在清晨和黃昏時分捕獵。吃嚙齒動物、昆蟲、鳥類和一些小的哺乳動物。
  • 主要分布于歐洲、非洲及亞洲西部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