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野貓yěmāo
(1)[wild cat]∶野生的貓
(2)[stray cat]∶無主的貓
(3)[hare] 〈方〉∶野兔
(4)[boorish fellow]∶比喻鹵莽或不受拘束的人
⒈ 亦作“野貓”。
⒉ 貓貍的俗稱。
引明陸采《懷香記·鞠詢香情》:“墻上痕跡,野貓黃鼠狐貍出沒,年久所致。”
徐珂《清稗類鈔·動物·貓貍》:“貓貍,亦省稱貍,貓屬,頭圓尾大,毛黃黑相雜,有斑紋,頗類貓,故俗又稱野貓。性殘暴,食魚鼠等,且能竊取雞鶩?!?/span>
⒊ 喻舉動粗野的人。
引《水滸傳》第四回:“這野貓今日醉得不好。把半山亭子,山門下金剛,都打壞了?!?br/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:“莫媽聽得哭著親爹,又見這般打扮,不覺怒從心上起,惡向瞻邊生,嚷道:‘那里來這個野貓?哭得如此異樣!’”
⒋ 方言。野兔。
引《紅樓夢》第五三回:“野雞野貓各二百對?!?/span>
⒌ 指無主的貓。見“野貓”。
動物名。哺乳綱食肉目。四肢短壯,耳殼短而圓,毛黃或土灰色,參雜有似虎之斑紋。聽力靈敏,常攀登樹木,捕食鳥類。產(chǎn)于歐洲、亞洲各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