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唐大歷以后,政治腐敗,凡命一帥,必廣輸重賂。禁軍將校欲為帥者,若家財(cái)不足,則向富戶借貸;升官之后,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償還。因被稱為債帥。及韋處厚、裴度為相,此風(fēng)稍斂。
引《舊唐書·高瑀傳》:“及瑀之拜,以內(nèi)外公議,搢紳相慶曰:‘ 韋公作相,債帥鮮矣!’”
后遂用以稱借行重賄而取將帥之高位者。 《明史·鄒維璉傳》:“維璉素清嚴(yán),請寄皆絶。因極論債帥之弊,譏切中官、大臣。”
清蔣士銓《桂林霜·完忠》:“笑前朝置相如碁,債帥連營,名將輿尸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