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不祧

拼音: bù tiāo
注音:ㄅㄨˋ ㄊ一ㄠ
詞性:
結構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
古代帝王的宗廟分家廟和遠祖廟,遠祖廟稱祧。家廟中的神主,除始祖外,凡輩分遠的要依次遷入祧廟中合祭;永不遷移的叫做“不祧”。

引證解釋

⒈ 古代帝王的宗廟分家廟和遠祖廟,遠祖廟稱祧。家廟中的神主,除始祖外,凡輩分遠的要依次遷入祧廟中合祭;永不遷移的叫做“不祧”。

唐元稹《遷廟議狀》:“若以為后代有功有德者,盡為不遷之廟,則成康刑措, 宣王中興, 平王東周之始王,并無不祧之説,豈非有功有德哉?”
《宋史·禮志九》:“今太祖受命開基, 太宗纘承大寶,則百世不祧之廟矣?!?/span>

國語詞典

一種古代廟制。古時要把世次過遠的祖先神主,陸續(xù)遷于太祖廟合祭,稱為「祧」,只有創(chuàng)業(yè)的始祖是永不遷移的,稱為「不祧」。后比喻永久不廢之意。

網(wǎng)絡解釋

不祧

  • 不祧(bù tiāo),古代帝王的宗廟分家廟和遠祖廟,遠祖廟稱祧。家廟中的神主,除始祖外,凡輩分遠的要依次遷入祧廟中合祭;永不遷移的叫做“不祧”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