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鶻鶟”。
⒉ 模糊;混沌。
引唐孟郊《邊城吟》:“何處鶻突夢(mèng),歸思寄仰眠。”
清阮葵生《茶馀客話》卷十三:“問曰:不知物盡時(shí),天地壞也不壞。 朱子難為答,乃曰:也須有一場(chǎng)鶻突。”
⒊ 不明白事理。 宋曾布《曾公遺錄》卷七:“葉祖洽嘗云:章惇為勘當(dāng)他孫子理親民差遣不明,駡他作鶻突尚書。
引祖洽云:‘此固不敢避,但恐三省鶻突更甚爾?!?br/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九:“﹝莫繼﹞心里鶻突,如醉如癡,生出病來。”
嚴(yán)復(fù)《原強(qiáng)》:“以是為學(xué),又何怪制科人十九鶻突於人情物理,轉(zhuǎn)不若農(nóng)工商賈之有時(shí)而當(dāng)也。”
⒋ 疑惑不定。
引明沉榜《宛署雜記·民風(fēng)二》:“事之依違曰鶻鶟?!?br/>《英烈傳》第十五回:“太祖正在胡牀,眠來睡去……虛空似被人扶起一般。心中正起鶻突,只見得帳門外呀的一聲響, 太祖便跳將起來,閃在一處?!?br/>《好逑傳》第四回:“到了日中,忽前番府里那個(gè)差人,又來説太爺請(qǐng)過去説話。 水運(yùn)雖然心下鶻突,卻不敢不去。”
⒌ 乖迕。
引《明史·劉宗周傳》:“誅閹定案,前后詔書鶻突。”
清捧花生《畫舫馀譚》:“如某姬者,凌人傲物,施之同輩,真為鶻突?!?br/>魯迅《中國(guó)小說史略》第二二篇:“﹝《聊齋誌異》﹞使花妖狐魅,多具人情,和易可親,忘為異類,而又偶見鶻突,知復(fù)非人?!?/span>
⒍ 驚慌。
引《隋唐演義》第十九回:“﹝隋文帝賓天﹞這些宮主嬪妃,都猜疑。惟有陳夫人他心中鶻突的道:‘這分明是太子怕圣上害他,所以先下手為強(qiáng);但這釁由我起,他忍於害父,難道不忍於害我?與其遭他毒手,倒不如先尋一個(gè)自盡?!?/span>
混亂、不清楚?!吨熳诱Z類.卷四.人物之性氣質(zhì)之性》:「則此理本善,因氣而鶻突;雖是鶻突,然亦是性也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二.嬰寧》:「設(shè)鶻突官宰,必逮婦女質(zhì)公堂,我兒何顏見戚里?」也作「糊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