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山魈shānxiāo
(1)[mandrill]∶獼猴的一種。面部皮膚藍色,鼻子紅色,吻部有血須,尾極短,多群居,產(chǎn)于非洲西部
(2)[monster]∶傳說中山里的怪物
⒈ 動物名。猴屬。狒狒之類。體長約三尺,頭大面長,眼小而凹,鼻深紅色,兩頰藍紫有皺紋,腹部灰白色,臀部有一大塊紅色脾胝,尾極短而向上,有尖利長牙,性兇猛,狀極丑惡。古代傳說以為山怪,又稱“山蕭”、“山臊”、“山繅”等,記述狀貌不一。
引唐戴孚《廣異記·斑子》:“山魈者, 嶺南所在有之,獨足反踵,手足三歧。其牝者好施脂粉。於大樹中做窠?!?br/>唐白居易《送人貶信州判官》詩:“溪畔毒沙藏水弩,城頭枯樹下山魈。”
宋陸游《得所親廣州書》詩:“人稀野店山魈語,路僻蠻村荔子繁。”
章炳麟《噀傖文》:“毋作山魈,鼠竊狗偷?!?br/>《人民文學(xué)》1978年第7期:“這一下,老人們?nèi)甲仓松谨桃粯樱叨甲卟坏??!?/span>
動物名。哺乳綱靈長目。體長三尺余,被長毛,尾短而向上,性猛力強,產(chǎn)于非洲西 岸,以野鼠、小鳥等為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