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尺捶”。
引1.一尺之棰。棰,木杖。語本《莊子·天下》:“一尺之捶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?!?br/>《文選·江淹<雜體詩·效張綽《雜述》>》:“靜觀尺棰義,理足未嘗少?!?br/>呂延濟(jì)注:“棰,杖也……一尺之杖,無有窮時(shí),故理足不少?!?/span>
⒉ 常以喻短少。
引南朝梁沉約《細(xì)言應(yīng)令》詩:“開館尺棰餘,筑室微塵里?!?br/>清姚鼐《送張橿亭少詹為晉陽書院山長》詩:“吾生如尺捶,焉勝日取半。”
尺箠:1.短鞭。 宋蘇軾《兩橋·西新橋》詩:“岌岌類鞭石,山川非會(huì)稽 ……蕭然無尺箠,欲構(gòu)飛空梯。”
明沉德符《野獲編·司道·布按二司官》:“今則導(dǎo)以尺箠策馬帶眼紗,與京師幕寮無異矣。”
⒊ 謂嚴(yán)刑峻罰。
引明高攀龍《<嵩臺集>后序》:“故民之于公,必有肅然而不敢犯之心。此肅然而不敢犯之心,豈得之尺箠間哉?”
⒋ 比喻御事的權(quán)力。
引宋蘇軾《送周朝議守漢州》詩:“莫輕龔遂老,君王付尺箠?!?/span>
⒌ 喻少數(shù)兵力。
引宋陳亮《酌古論·桑維翰》:“茍能順其勢,雖尺箠可以夷之,而況靈武之眾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