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對待duìdài
(1)[treat;handle;approach]∶以特定方式或某種態(tài)度看待[人或物]
不偏不倚地對待一切有爭論的問題
(2)[opposite]∶雙方面相比較而存在,處于相對的情況
高山與平地對待
⒈ 對立;對抗。
引《朱子語類》卷七六:“是兩物相對待在這里,故有文,若相離去不相干,便不成文矣?!?br/>高勞《臨時政府借債匯記》:“盛氏實具有抵制政府之意,則政府與盛氏,固處於對待之地位。”
⒉ 指對立或可以抗衡的事物。
引蔡元培《三十五年來中國之新文化》:“從漢季到隋唐,與印度文化接觸,翻譯宣傳,與固有文化幾成對待。”
⒊ 猶相對。
引元張憲玉《登齊政樓》詩:“萬古晨昏常對待,兩丸日月自雙飛。”
⒋ 對偶;對舉。
引章炳麟《文學說例》:“若乃素王《十翼》,《老子》一經(jīng),捶句皆雙,儷辭是昉,尋其文義,獨多對待?!?br/>郭沫若《十批判書·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》:“廬與瓜是對待著說的,下邊統(tǒng)言剝言菹,可以知道廬必與瓜為類,斷不會是居宅廬舍之廬。”
⒌ 對付;以某種態(tài)度、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。
引孫中山《錢幣革命》:“當此強鄰侵併,實行瓜分之秋,非徒大言壯語所能抵御,非有實力之對待不可?!?br/>曹禺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你們真是沒有良心哪,你們這樣對待我--是賊,是強盜,是鬼呀!”
相對而互有所待。
如:「你放心,這人交給我去對待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