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舊指天地開辟前元?dú)馕捶?、模糊一團(tuán)的狀態(tài)。
引《呂氏春秋·大樂》:“陰陽變化,一上一下;合則成章,渾渾沌沌?!?/span>
⒉ 混雜、不分明貌。
引《孫子·勢(shì)》:“紛紛紜紜,鬪亂而不可亂也;渾渾沌沌,形圓而不可敗也。”
郭沫若《中國史稿》第三編第一章第三節(jié):“這絕對(duì)的東西,就是所謂‘道’,所謂‘一’。一切都籠罩在里面,分什么彼此,分什么是非?渾渾沌沌,各任自然?!?br/>宋家玲等《神秒的古道》:“那風(fēng),挾持著礫石、沙土,把地面攪得渾渾沌沌,似黃河決口,翻著巨浪。”
⒊ 糊涂無知貌。
引《莊子·在宥》:“渾渾沌沌,終身不離。”
郭象注:“渾沌無知而任其自復(fù),乃能終身不離其本。”
田漢《暴風(fēng)雨中的七個(gè)女性》第三場(chǎng):“在湖南念書的時(shí)候,我還是渾渾沌沌的,不太曉得事情?!?/span>
⒋ 形容迷糊,不清醒。
引歐陽山《苦斗》五八:“她才渾渾沌沌地睡過去了。”
柯巖《奇異的書簡·追趕太陽的人》:“還有人什么也沒帶去,什么也沒留下,走著渾渾沌沌的路,度過了空虛的一生?!?/span>